• <td id="1nebr"><ruby id="1nebr"></ruby></td>
    1. <p id="1nebr"><label id="1nebr"></label></p>
      <pre id="1nebr"><s id="1nebr"></s></pre>

      【農民日報】閔慶文:算算農業的生態賬

      來源:【農民日報】作者:姚媛 發布日期:2023223 

         應當對農業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生態功能區和自然保護地,以農業文化遺產為代表的許多傳統生態農業模式,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應對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價值,應將其納入國家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中,探索傳統農業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說,這是他過去5年作為農業界政協委員和農業農村委員會委員履職期間一直呼吁的話題。今年當選環境資源界政協委員后,他坦言仍將繼續關注傳統農業的生態價值與自然保護地中的農業發展問題。 

        多年來,閔慶文對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與保護、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傳統農業和當地居民在生態保護中的作用。例如,曾經處于極度瀕危狀態的朱鹮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恢復,其關鍵措施之一就是作為其棲息地的稻田的有機生產。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位于云南省紅河南岸的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復合農業生態景觀,維持了區域生態平衡、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保護了生物多樣性,而且還創造出豐富的農耕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態文化,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閔慶文認為,現行的生態保護補償政策體系聚焦自然生態系統,這無可厚非,但不能因此而忽視了稻田、魚塘、果林等人工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大量事實證明,如果缺乏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忽視對當地居民的權益,就難以激發他們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也無法實現生態、文化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在于政策的調控。”5年來,閔慶文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與保護的提案》《關于在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建設中注重農業文化遺產發掘與保護的提案》《關于重視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建設中文化多樣性保護的提案》等,呼吁重視傳統農業的生態服務功能、在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中應重視傳統農業和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并建議要深入挖掘傳統農業的多功能價值并與現代發展理念結合,通過康養、休閑、研學等新業態發展,促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增加農民收入。 

        閔慶文表示,目前,全國有138項全球和中國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其中絕大多數位于重要生態功能區,有的還同時是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草原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區域內或周邊有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村落、國家級或省級自然保護區等,涉及林草、生態、文旅、住建等多個主管部門。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經濟發展是統一的。應從區域發展的角度,建立多方參與、多部門聯合推進的機制。閔慶文說。 


      附件下載:

      日本野外强奷在线播放VA_亚洲色欧美图另类综合_欧美性大战久久久久久_唐人社视频呦一区二区
    2. <td id="1nebr"><ruby id="1nebr"></ruby></td>
      1. <p id="1nebr"><label id="1nebr"></label></p>
        <pre id="1nebr"><s id="1nebr"></s></pre>